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西门豹教案

时间:2024-05-30 11:58:02
关于西门豹教案范文9篇

关于西门豹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门豹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门豹教案 篇1

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三层也

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方法。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

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办邪恶、教育群众的局面尤为精彩。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 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并不是西 门豹真是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做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麻烦是外表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把巫婆投向河里。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 ,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外表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外表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严厉惩罚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教材难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中要从同学实际动身。假如同学概括能力还不够好,教学时可以在逐句逐段读课文时便分为三个段指导同学理解,教学第一段着重协助同学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使同学能清楚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教学第二段,要启发同学考虑:西门豹如何对待河伯娶媳妇的,他的做法为什么能达到破迷信的目的。教学第三段要启发同学体会怎样才干真正解决问题。

二、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同学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和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同学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协助同学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2.考虑·练习第一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可结合讲读课文完成。

第二题是指导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可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讲那三个意思的,然后根据这样的三个意思,练习给课文分段。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归纳段意。

3.考虑·练习3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这三个句子都表示了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理解这三个句子要注意联系上文。比方第一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文讲西门豹听百姓述说巫婆用河伯娶媳妇的骗局图财害命,下文讲西门豹设计惩治恶人,就知道西门豹并非真的相信河伯灵验和要去送新娘,而是准备利用官绅和巫婆的骗局来惩治他们。还真灵,是正话反说。再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讲这个姑娘长得不美,而是以此使姑娘免遭迫害。我要选个漂亮的,不是真心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而是以此为借口让巫婆向河伯通报,惩治宣传迷信,迫害妇女的巫婆。由此看出西门豹善于抓住巫婆的弱点,若无其事地惩治邪恶,维护老百姓,足见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又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假戏真做的一种姿态。既然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照理该回来了。麻烦,是客气的说法,实际软中带硬,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河里,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4.关于字词。

绸是翘舌音。选、早、烦、灌是前鼻音,荒、姓是后鼻音。荒中间是亡。跪右边是危。溉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 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三、教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四、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同学的分析能

力和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六、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

循序式。

八、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 ……此处隐藏9773个字……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课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B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4.练习,训练思维。

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邪恶的方法,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的,他们的鬼把戏。

所填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前面的是一道难题。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其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漳河里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这实际是一个两难推理,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课文,讲一步领悟“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

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如:

a.摸清底细问明原因

问首恶者是谁

问受害者是谁

问漳河情况

b.破除迷信

一扔巫婆

二扔官绅头子

三教训官绅

四教育百姓

c.兴修水利

2.同桌互相复述,教师巡视辅导。

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

布置作业

练习排演课本剧。

《关于西门豹教案范文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