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内容要求:
1、学会区分一和许多的概念,知道许多是由一组成的,可以分成许多个一。
2、尝试动手操作,可以挑选不同种类的事物,分别作为一和许多,有初步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概念。
活动准备:
1.课件《买水果》。
2.实物:每人一个"水果篮",一定数量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桃子、葡萄,可用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以及水果店。
指导要点:
一. 谈话
1、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帮我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先来看一看,水果店都有些什么水果呀?
2、展示【图片欣赏】,请幼儿一一认识各种水果。
二. 【买苹果】
1、教师:今天,老师去了水果店,我看到水果店里有许多苹果,然后,我买了一个苹果。(教师操作课件,点击许多苹果中的一个放入水果篮)
2、请幼儿操作实物,尝试"买"一个苹果。(教师点击课件,出现许多个篮子里分别有一个苹果。)
教师:水果店里的许多苹果变成了小朋友每人一个苹果。
3、请幼儿操作实物,把买来的一个苹果都放到一起。(教师点击课件,每个篮子里的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变成了许多苹果。)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变成了许多苹果。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 学习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纸团印画、剪纸贴画和撕纸贴画来装修小兔的房子。
2、 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装饰。
3、 保持桌面整洁,养成爱清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浆糊、报纸、颜料、房子状的铅画纸、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猜谜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它的身体雪白雪白的,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猜猜是谁?
二、 出示木偶小白兔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大家好,我是兔妈妈,你们愿意当我的兔宝宝吗?呀,我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兔宝宝真是太高兴了。妈妈给每个兔宝宝造了一间房子,妈妈想请兔宝宝自己动手装修自己的房子。你们愿意吗?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装修房子呢?
三、 教师示范
教师:你们呢可以用这彩色的纸撕下来贴在房子上,也可以把纸剪下来贴在房子上,或者也可以把报纸搓成团蘸上颜料印在房子上。注意少蘸一点浆糊,把浆糊蘸在反面。
四、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开火车到森林里去装修房子吧!
五、 作品展示
教师与
幼儿一起欣赏评价
教师:你喜欢哪一间房子,为什么?
六、 小结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把我的房子装修得这么漂亮!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们一起来跳舞吧!(歌表演:一只兔子)
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教师讲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懂得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大门口,看哥哥姐姐是怎么上幼儿园、怎么跟老师打招呼的。
2、入园时,教师应亲切接待,与幼儿一起玩玩具和运动器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3、排练情景表演。准备道具:帽子、眼镜架及爸爸外衣,外衣贴上一个颜色鲜艳的夸张式的大口袋,内有饼干、巧克力若干。
4、设置场景:幼儿园大门及门外马路。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梦,引起观看表演的兴趣。
有个小朋友叫小梦,他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都是爷爷、奶奶陪他在家里玩。现在,他长大了,爸爸妈妈要送小梦上幼儿园学本领了。小梦愿意上幼儿园吗,请看表演。
二、分段看表演。
(一)第一天
1、看!第一天,小梦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2、表演第一段。
3、表演后问
①爸爸送小梦上幼儿园,小梦扭着身子说什么?小梦从来没上过幼儿园,所以心里有一点害怕。
②爸爸从口袋里摸出什么?小梦吃了糖,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
(二)第二天
1、请看!第二天,小梦是怎么上幼儿园的?(看第二段表演)
2、表演后问:第二天,爸爸从口袋里摸出什么?小梦上幼儿园了吗?
(三)第三天
1、第一天、第二天,小梦都是吃了东西才上幼儿园的,那么第三天,会怎么样呢,请看表演(观看第三段)
2、表演后问
第三天,爸爸的口袋有吃的东西吗?没东西吃,小梦去幼儿园了吗?小梦是怎么说的?
三、完整讲述故事。
(一)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
(二)故事后问
1、爸爸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爸爸的衣服真有趣,第一天,第二天,变出什么吃的东西?
3、第三天,去幼儿园的路上,小梦去摸爸爸的口袋,摸到的是什么?(爸爸的拳头)
4、我来做爸爸,谁愿意做小梦,掰开我的拳头,看看里面是什么?(理解“掰手”的意思)
5、这一回,爸爸的口袋里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小梦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学小梦,高高兴兴地对爸爸说:“上幼儿园真开心,我要上幼儿园。”
△小梦真乖,现在他不吃东西,也会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像小梦一样,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四、延伸活动
1、表演游戏:学习问候语与道别语
本班老师,一位做老师,另一位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阿姨等)幼儿扮演宝宝上幼儿园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2、来园接待时,鼓励每天高高兴兴来园的孩子。
附故事:爸爸的大口袋
第一天上幼儿园,爸爸抱着小梦,小梦扭着身子:“嗯,不去,不去嘛!”爸爸把手伸进口袋,掏呀掏,掏出一样东西。哦,是巧克力。
小梦笑了,小梦乖了,小梦不扭身子了,跟着爸爸上幼儿园。
第二天上幼儿园,爸爸拉着小梦的手,小梦扭着身子:“嗯,不去,不去嘛!”
爸爸把手伸进口袋,掏呀掏,掏出一样东西。哦,是块甜饼干。小梦笑了,小梦乖了,小梦不扭身子了,跟着爸爸上幼儿园。
第三天上幼儿园,爸爸拉着小梦的手,小梦的眼睛盯着爸爸的大口袋:“不去,不去嘛!” ……此处隐藏2494个字……
4、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看看你们的礼物都送对了吗?对的话,我们拍拍手,错的话就摇摇头,然后请一个宝宝将它送到对的小鸡那里。
延伸活动:
现在小鸡们带着我们送给他们的礼物要回家啦!让我们送送他们吧!
小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
我们小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小宝宝",在主题下延伸出了"二级主题""我的小手真能干"。集体活动"我去刷牙"是从二级主题中产生的。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做自己的事,让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做事的快乐。"我去刷牙"的集体活动来自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有了一些刷牙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此活动帮助幼儿梳理有关刷牙的经验,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目的:
1、看、讲讲、做做的过程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2、鼓励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第二个环节:
观赏多媒体图书,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此环节分三步走:
1、出示动物,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期间整合了比大、小的内容。)
2、帮动物宝宝找牙刷、杯子。(通过大小对应找到每个动物合适的刷牙工具)
3、通过观察图片,在边看边讲学做的互动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第三个环节:
教师记录了两个小朋友在家刷牙时的情景。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知道早晚都要刷牙,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牙齿。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在互动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大胆讲述刷牙的顺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师:早上起床宝宝都要做什么?
2、师:怎么刷牙?(幼儿自由讲述)
二、观赏多媒体图书、鼓励讲述
(一)出示动物,观察讲述
1)师:小动物们也要去刷牙,看看有谁?
2)逐一出示动物河马、猪、小老鼠。
3)引导幼儿观察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比比动物的大小?
师:他们长得一样大吗?最胖的是谁?最小的是谁?那么小猪呢?
师:胖胖大大的是河马,不大不小的是猪,小小的是老鼠。
(二)帮动物宝宝找牙刷、杯子
1、师:刷牙要准备哪些东西?(牙刷、杯子)
2、出示大小不同的杯子(边讲边配对)师:这里有几只杯子?
三只杯子一样大吗?
大的是谁的?小的给谁?这只不大不小的是中杯子给谁?
师:大杯子给大河马,中杯子给猪宝宝,小杯子给小老鼠。
3、出示大小不同的牙刷过度语:杯子拿好了,还要拿什么?
师:那我们来帮他们找牙刷。(边找边讲)师生:大牙刷给大河马。不大不小的牙刷给猪宝宝,小牙刷给小老鼠。
(三)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1、师:都准备好了,小动物开始刷牙了,先刷哪里呢?
1)(出示图片)刷上面的牙齿
2)上面刷完了接下去刷哪里?(出示图片)
3)还要刷哪里?这边(左边)刷完刷哪里?
(师生以儿歌的形式讲讲刷刷)
2、师:上下左右的牙齿都刷过了,最后要干什么?
出示图片师生一起边看边讲:含一口水,咕噜咕噜,把牙膏洗干净,噗把水吐掉。
3、师:我们知道了刷牙的时候要上面刷下面刷左边刷右边刷里里外外都要刷。
三、观看录象、引起兴趣过度语:小动物都会刷牙,我们宝宝会刷牙吗?,前几天朱老师去几个宝宝家做客,拍了几个宝宝刷牙的录象。
(一)观看录象片段一,知道每天早上要刷牙边看边讲: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刷牙?你们每天早上刷牙吗?
(师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看录象片段二,让幼儿知道晚上也要刷牙过度语:除了早上要刷牙,还有什么时候要刷牙?
1、谁晚上刷牙的?引导幼儿看看录象里的小朋友。
2、为什么我们要早晚刷牙?
3、师:我们宝宝知道了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刷牙,晚上睡觉前也要刷牙,这样才能保护牙齿,不蛀牙,让牙齿又白又健康。
四、实践操作,掌握方法
1、师出示幼儿的牙刷、杯子:我们宝宝拿好自己的牙刷、杯子也来刷刷牙。
2、师生一起讲讲、做做刷牙的过程。(放刷牙歌)
小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
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教师:
(1)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
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
四、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